Home » 雙語學習 » 移民家庭中的小小翻譯家

移民家庭中的小小翻譯家

12 August 2025

在許多移民家庭中,孩子們往往比成年人更快適應新生活環境和融入當地文化,他們很快會掌握到當地的語言,家庭成員之間的語言能力就可能存在著差異。因此,他們可能扮演著「語言經紀人」(language brokers) 的角色,像是一位小小翻譯家,幫助家人克服在日常生活中的語言溝通障礙。例如,在餐廳點餐時作口頭翻譯、翻譯和解釋信件、填寫表格等。

兒童在這過程中需要承擔翻譯和溝通的責任,而這可能會引發種種情感(Angeleli 2016; Arumí and Rubio-Carbonero, 2023; Cline et al., 2014)。

Arumí and Rubio-Carbonero (2023)訪問了十多名年青人,了解他們小時候為家人擔任「語言經紀人」的經歷。結果發現,這些經歷會引發正面和負面的情緒,負面情緒出現的頻率較高,種類也較多。每個人對自身過往的經歷不是感到絕對正面或負面,因為這會取決於溝通對象、自己和對方的關係、地點以及溝通內容而有所改變。

最常見的正面情緒是他們感到榮幸和自豪,覺得這些特殊的經歷使他們變得更成熟,並提升了他們的共情能力,即是能夠站從別人的角度思考,理解和感覺到他人的想法和感受。

負面情感則包括感到被強加責任、羞愧、尷尬以及不自在,他們可能覺得自己被迫承擔成人的角色,因為他們不得不處理通常屬於成年人世界的責任和問題,也會擔心翻譯時出現誤解或誤翻等情況,因而感受到壓力。

在某些情況下,他們可能會刻意調整說話內容,例如:在社區聚會中,若涉及到自己家庭的某些特定文化習俗或信仰,他們可能會有意識地修飾一下翻譯的內容,以確保父母不會因文化差異而受到負面評價。

有趣的是,在學校環境中,就像家長晚會中,有些人會調整說話內容去保護自己的利益,例如,老師說「歷史科可以加把勁」,他們可能會說成「歷史科成績不錯」,免受父母責備,但另一方面有些人會因感到不自在而不會翻譯老師給予的所有讚美讓父母聽。

總而言之,雖然兒童作為「語言經紀人」可以幫助家庭在新環境中適應,也會帶來正面的情感,但我們應留意這可能給兒童帶來壓力,因此父母可以多對他們的努力給予肯定和支持,並關注他們的情感健康。

Reference

Angelelli, C. V. (2016). Looking back: A study of (ad-hoc) family interpreters. 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4(1), 5-31.

Arumí, M., & Rubio-Carbonero, G. (2023). Reflecting on past language brokering experiences: how they affected children’s and teenagers’ emotions and relationships. Multilingua, 42(1), 1-23.

Cline, T., Crafter, S., & Prokopiou, E. (2014). Child language brokering in schools: A discussion of selected findings from a survey of teachers and ex-students. Educational & Child Psychology, 31(2), 34-45.

相關文章
08 December 2024
近年有不少香港人移民外國,除了日常起居飲食等基本需求外,移民兒童面臨的社會融合(social inclusion)挑戰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有研究顯示他們較容易在學校中遭受排斥,或需要額外支持和關懷。
10 December 2024
英文是一種拼音文字,通過排列不同字母來組成單詞,詞語的拼寫與發音之間往往有著相對明確的對應關係。
下篇文章
23 August 2025
象徵性語言 (figurative language)是指話語中的深層意思並非字面上直接的意思,真正的含意是需要我們根據語境、上文下理或生活經驗來理解其隱含的意思,這就是所謂的「弦外之音」。
上篇文章
02 August 2025
心理學中常見的教養分類模式涉及四種不同的風格:寬容放任型 (permissive)、淡漠忽視型 (neglectful)、專制權威型 (authoritarian)、開明權威型 (authorita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