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兒童語言發展 » 掌握好關係子句,把說話講得清清楚楚

掌握好關係子句,把說話講得清清楚楚

23 September 2024

孩子會約在1歲左右說出第一個單字,而在1-2歲期間詞彙量會快速增至50個,甚至更多,當中會包含不同詞性的詞彙,例如:名詞和動詞,並逐漸學習將兩個詞語組合起來,而這是發展各類句型和複雜語法(complex syntax)的基礎。

Arndt and Schuele(2013)提出人們常有的誤解是複雜語法只會在學齡期才會出現的,但其實對一般發展兒童來說,兒童在有一定口語表達基礎,例如掌握兩詞組合的表達後,大概2-3歲起便會開始同時學習簡單句式和複雜語法。但對於有語言障礙的兒童來說,他們較遲才開始習得複雜語法,而相比起一般發展兒童,他們所運用的複雜語法類型較少,句子長度較短,也會較大機會出現錯誤,因此在學前階段我們更加需要關注這些兒童運用複雜語法的能力,避免覺得他們未準備好學習或留待學齡階段才介入治療,否則他們和一般發展兒童的能力差異只會愈來愈大。

至於甚麼是複雜語法,你可能會想起在小學課程中常見的複句,例如:「因為……所以……」和「雖然……但是……」,但你有沒有想過其實還有其他句型,而它們對兒童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也非常重要?

今天和大家會討論的就是關係子句(relative clause),例子如下: - 戴住帽嘅嗰個女仔喺度食飯(粵) / 戴著帽的那個女孩在吃飯(國語) - 媽媽拎住嘅嗰件外套係紅色嘅(粵) / 媽媽拿著的那件外套是紅色的(國語) - 我好鍾意食媽媽煮嘅炒飯(粵) / 我很喜歡吃媽媽煮的炒飯(國語)

以上例子可再按結構分類,不過本文目的是分享如何和兒童進行「關係子句」句型的訓練,而不是從語言學角度作分析這句型,所以不在此深入探討了。

Arndt and Schuele(2013)分享了一個方法去引導(elicit)孩子用關係子句去表達,我將其稍作修改,令它能用作訓練用途。 步驟1:你和孩子坐在桌子的同一邊,而在桌子的另一邊放一個玩偶,而玩偶是背向你們的,然後告訴孩子「我們要告訴玩偶我們看到甚麼,因為玩偶背對著我們,看不到我們在做甚麼」。 步驟2:你向孩子展示兩幅圖畫,兩幅圖畫極為相似,例如:圖一和二的女孩均是黑色頭髮、穿裙、穿黑色鞋;不同的是圖一的女孩穿粉紅色裙、在彈結他,而圖二的女孩穿黃色裙、在玩呼拉圈。 步驟3:你告訴孩子「現在我們告訴玩偶:誰玩呼拉圈?」,並請孩子用嘴巴回應,不能用手指指出答案。

這個訓練方法有兩個重點,第一,圖一和圖二只有少許不同的地方,有助孩子察覺到兩者分別,好讓他想到如何描述圖片,第二,玩偶看不到孩子,所以孩子不能用身體語言表達。

若孩子聽到問題「誰玩呼拉圈?」只回答「女孩」,我們便可告訴孩子玩偶不明白,或者將玩偶轉身過來,刻意指出錯誤的圖案,讓孩子切身感受到表達含糊不清的後果,就是對方會誤解自己的意思。

由於圖畫和環境是細心設計過,所以孩子有確實溝通需要(communication need)去用關係子句清楚表達自己。這也帶出了選圖的重要性,若我們用了兩幅一男一女(一個彈結他,另一個玩呼拉圈)的圖畫,再問「誰玩呼拉圈?」,孩子只需答「女孩」就好,因為他無需要用關係子句,而對方也能知道他所指的圖是哪一幅。

圖卡下載

Reference

Arndt, K. B., & Schuele, C. M. (2013). Multiclausal utterances aren't just for big kid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of complex syntax production in spoken language of preschool-and early school-age children. Topics in Language Disorders, 33(2), 125-139.

相關文章
16 April 2020
「語素」是最小的語言單位,且不能再分拆成兩個或以上有意義的單位,絕大部分是單字,例如:木、火、桌。
15 February 2025
Murphy, Pnetimonti and Chow (2022)介紹了三個明確指導的策略。雖然偶然學習(incidental learning)會在共讀中發生,即孩子無需成人指導也能自然學習到書中的詞語和概念,但研究顯示明確的教學能夠帶來更好的學習成果。
下篇文章
14 October 2024
過往已有許多研究支持家長培訓,就自閉症譜系障礙兒童而言,Cheng et al. (2023)的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報告再次確認了家長培訓的效用。
上篇文章
18 September 2024
兒童時期出現的行為問題可大致分為兩類:內化行為和外化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