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邏輯思維 » 笑話理解和學齡兒童的語言能力

笑話理解和學齡兒童的語言能力

29 December 2021

兒童在6歲之前,他們仍在語言發展的初段,因此礙於能力所限,他們很難運用語言去分析語言,不過到6歲開始,語言能力有一定基礎,他們會開始發展元語言覺識 (metalinguistic awareness),慢慢了解到句子中的表面及深層意義,開始對語言中的語法、意思、語用等方面進行分析和反思,因此他們更能理解和運用複雜的句子 (Kemper et al., 1993)。

今次說的笑話是幽默感的其中一環,而幽默感與社交和語言能力的息息相關(Attardo, 2008)。

Hess-Zimmermann (2016) 嘗試透過測試兒童對笑話的理解,了解他們背後的元語言反思能力(metalinguistic reflection),實驗中,兒童分別來自二、五、八年級,他們會收到4個笑話和4個非笑話,而笑話又再分成兩種。語意笑話(lexical jokes)中,笑點是基於詞語意思的不同。 例如:哥哥和媽媽走在路上,途經一間餐廳,餐廳的招牌寫著「阿婆早點」,於是他問媽媽:「阿婆遲到了嗎?為甚麼要叫她早點?」,在這兒早點可以是「早餐」,也可以是「早一點」的意思。相反,在語法笑話(syntactical jokes)中,笑點是基於句法結構所帶出的不同意思。例如:弟弟求爸爸給他5000元,因為他想買一部遊戲機,但爸爸對他說:「錢不是問題,問題是我沒錢」。

閱讀過笑話後,他們要逐一決定它們是否是一個笑話,並回笑問題,例如:為什麼它是/不是一個笑話呢?你怎麼知道的?文本的哪一部分令你覺得這是個笑話?如要使它成為一個更好的笑話,你會怎樣修改文本?

結果顯示,語意笑話比語法笑話更易理解,而區分笑話和非笑話的能力和思考能力會隨著年紀有所提升,尤其是五年級的組別,他們比年紀輕的組別更懂得辨識笑點、解釋好笑的原因和思考文本的結構,可見這種成長在9到10歲左右尤其明顯。至於八年級的組別,他們更能對笑話進行反思和對原本的文本進行修改,提出並陳述新觀點,令它變成一個更好的笑話。

大家不妨花點時間和孩子討論一下笑話,看看他們明不明白,再請他們分析一下。

Reference

Attardo, Salvatore (2008).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humor.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Compass, 2(6), 1203-1215.

Hess-Zimmermann, K. (2016). Is this a joke? Metalinguistic reflections on verbal jokes during the school years. EuroAmerican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Languages, 3(2), 3-21.

Kemper, Robert, & Vernooy, Aliette (1993). Metalinguistic awareness in first graders: A qualitative perspective. 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 22(1), 41-57.

相關文章
06 November 2020
之前撰寫了不少有關心智解讀能力的文章,今次和大家分享家長非常關注的主題,就是如何提升兒童的心智解讀能力。
11 September 2020
很多研究一直認為兒童要到4歲才能理解別人的錯誤信念,因為兒童在4歲以後才能通過Sally-Anne測試。
下篇文章
11 January 2022
現時有關自閉症成因的研究仍在進行中,而很多都偏向覺得自閉症不是只得單一成因,而是由遺傳、生理因素和/或環境相互影響而來的。
上篇文章
10 December 2021
現在幾乎所有學生都會使用互聯網,用社交媒體和其他人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