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都收到不少讀者們inbox,建議不同的分享題材,而最常見的就是高階思維 (higher order thinking skills),所以今天就來談談這個題目!
首先有兩點很重要:第一,高階思維不是到小學開始才急急開始訓練,而是可以從小培養,第二,小朋友也不是要坐定定在課室裏才能訓練到思維能力。
當然,對於學前兒童和中小學生的引導模式不一樣,篇幅所限不能一次過詳述,因此今天我們會集中看看和學前兒童相關的提問方式。
今天我們會參考心理學家Marion Blank的提問框架 - Blank’s Levels of Questioning,會由最基礎的問題類型談起,讓大家了解一下日常生活中家長和老師可以問甚麼問題去培養兒童的思考能力 (Blank, 2002; Blank, Rose, & Berlin, 1978)。
Level 1 基礎認知:內容和兒童當時所在的環境有關,需要兒童直接在記憶中提取答案,約3-3.5歲時掌握。問題類型包括:這是甚麼?這是誰?XX在做甚麼?
Level 2 選擇式分析:內容和兒童當時所在的環境有關,答案其實也在環境中,但需要兒童在腦海中作分析才能用語言表達出答案,約4-4.5歲時掌握。問題類型包括:剛才發生甚麼事?這裏哪一樣東西是用來...?這兩樣東西有甚麼不同?這裏的幾樣東西都是屬於甚麼類別?
Level 3 簡單抽象思考:兒童要運用本身的知識去作簡單抽象思考,例:猜測、代入他人角色等,約4.5-5歲時掌握。問題類型包括:你猜猜之後會發生甚麼事?你猜猜XX會說甚麼?A和B有甚麼相同地方?
Level 4 推論和解釋:兒童要運用本身的知識和日常經驗去解難、推測,再提供解釋,約5-5.5歲時掌握。問題類型包括:如果...,之後會怎樣?為甚麼會發生...?你會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運用以上技巧時,大家要根據小朋友的能力去選擇問題,即是若小朋友的年齡是屬於Level 3,但你發現他完全不理解Level 3的問題的話,這代表Level 3可能太難了,這時候就可試試Level 2,一來打好基礎,二來一直問一堆小朋友不懂得的問題,其實作用不大,更可能會打擊自信心。
另外,發問後應給予小朋友足夠的時間回答,起碼5-10秒,有需要時也應解釋或簡化問題,例如:「牛和狗有甚麼相同地方?」,你可以先請孩子將牛和狗畫出來,又或利用牛和狗的玩偶,將牛和狗的相同之處視象化,看到原來「牛和狗都有四隻腳」。
最後,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一條開放式問題能有許多不同的答案,即使小朋友說了一個和你心中所想不同的答案,這也不代表他錯,你能告訴他你的答案,不過要記住,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
Reference
Blank, M. (2002). Classroom discourse: A key to literacy. In K. Butler & E. Silliman (Eds.),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in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New paradigms in research and practice (pp. 151-173). Malwah, NJ: Erlbaum.
Blank, M., Rose, S. A. & Berlin, L. J. (1978) The Language of Learning: The Preschool Years. Orlando: Grune & Stratton,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