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和一個病人解釋聽力測試結果後,便討論他想不想佩戴助聽器。他最初發現有聽力問題已是10年前的事,而這10年期間他的聽力逐漸下降,對日常溝通有更明顯的影響,於是他便開始考慮助聽器這一個選頂。於是我就他的聽力結果來分析若他佩戴助聽器會有什麼好與壞處,然後我提到一個潛在好處,令他十分驚訝——他從來沒想過兩者有關係。
那個就是減輕疲勞 (reduce fatigue),他細心一想,他說他10年前開始變得容易疲累,晚上要早一點睡,他一直都以為是年紀大了體力變差,從沒想過可能和聽力問題有關。
越來越多文獻提出,有聽力問題的人或會表現出與聽力損失相關的疲勞,原因是因為他們可能需要額外用心聆聽 (greater listening effort)方能聽得到別人說甚麼,尤其是在背景聲音嘈雜的環境中,這會令認知負荷增加 (cognitive load),因而更快耗盡我們有限的認知資源 (cognitive resources)和導致疲勞。
一份系統性文獻回顧提出了2個問題:聽力問題會不會導致身體疲勞?佩戴助聽儀器後會不會減輕疲勞? (Holman et al., 2021) 學者們假設「1) 聽力問題會導致疲勞增加 及 2) 助聽器能減輕疲勞」,然後他們搜索了五個不同的期刊文獻資料庫,最終從一千六百多份研究報告中選了二十份合資格的作分析用。
結果發現,大部分研究都是支持以上兩項假設,而且沒有研究是反對這些假設,不過由於這些研究的測試者特徵、聽力損失程度和疲勞程度的量化方法存在很大差異,因此未能直接提供具有統計學意義的證據(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vidence)來支持這種因果關係。
本著共享決策 (shared decision making)的原則,臨床上我們有責任讓病人知道這個潛在的好處,並釐清選擇助聽器的優劣點,最後一同作出決定、達成共識。
Reference
Holman, J. A., Drummond, A., & Naylor, G. (2021). The effect of hearing loss and hearing device fitting on fatigue in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Ear and hearing, 42(1),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