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雙語學習 » 為何說話會中文夾雜?

為何說話會中文夾雜?

30 April 2024

「妹妹,你要唔要drink water?」、「我琴晚dinner去咗間steak house,啲food好delicious」、「我食完lunch再send個email俾你」...

你在生活中又有沒有遇過中英夾雜的人?你又有沒有覺得第三個例子比起第一和第二個例子自然得多?

語碼轉換 (code switching) 是指一個人在同一段對話中使用不同語言,這現象常見於雙語或多語使用者,而它出現的原因有很多,以下就有幾個例子。

第一,當人們在某語言的水平不足以讓他們完整地表達意思時,他們有時候會轉換為母語,因為他們的母語詞彙量較大,有助於他們找到正確的單詞。

第二,人們會習慣了用某語言中的單字,例如:Thank you, send email 等,因此他們甚至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說母語時運用了別的語言。

第三,人們有時會因為某概念只在特定文化中存在,或是因為用另一個語言會較容易表達該概念,因而轉換其他語言,例如:「我想要一杯熱cappuccino」、「今晚食pizza好唔好」。

第四,每種語言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中都會給予人不同的形象,因此有些人會通過轉換語言來刻意展現特定身份或製造優越感,例如不能否認有些人會有種「懂英文便高人一等」的心態,他們便可能刻意在說話裏夾雜英語。

Kuzyk et al. (2019)指出,雙語兒童會更頻繁地從非優勢語言 (non-dominant language) 切換到主導語言 (dominant language),例如:一個在香港生活的兒童,父母均以廣東話為母語,他在家中會用廣東話與人溝通,家人之間也會以廣東話溝通,同時他在學校會上英文課,課後也會上英文興趣班,即使他有接觸英語,但接觸英語的時間和深入程度以及接收語言輸入的質量也不及廣東話多,那麼他的優勢語言很大機會是廣東話,而他的非優勢語言會是英語。他們指出兒童會通過轉換語言來填補自己說話的意思 (fill lexical gaps),換言之,當他們的非優勢語言能力未足以支持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便可能會切換至母語去與人溝通。

Reference

Code-Switching Definition: 5 Reasons People Code-Switch (https://www.masterclass.com/articles/code-switching)

Kuzyk, O., Friend, M., Severdija, V., Zesiger, P., & Poulin-Dubois, D. (2020). Are there cognitive benefits of code-switching in bilingual children? A longitudinal study. 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 23(3), 542-553.

相關文章
21 October 2021
回答問題前,我們要先要雙語學習有一些基礎認識。
08 December 2024
近年有不少香港人移民外國,除了日常起居飲食等基本需求外,移民兒童面臨的社會融合(social inclusion)挑戰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有研究顯示他們較容易在學校中遭受排斥,或需要額外支持和關懷。
下篇文章
22 May 2024
父母在小朋友語言發展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而良好的語言能力基礎對他們的社交生活、學業成就、甚至乎是職業生涯十分重要。
上篇文章
04 April 2024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人臨終前最後消失的感官是聽覺」這種說法,但我暫時未有找到文獻研究聽覺是否最後停止運作的感官,但找到了一份有關人臨終前時的聽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