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的研究顯示,兒童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性情 (temperament) 均能預測兒童將來的社交能力。在今次的研究中,學者們找來了72名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兒童,在他們分別9歲和9歲時進行測試 (Izard et al. 2001)。
他們發現除了以上因素,原來情感知識也能預測社交能力,甚至和學業成就也相關。
要量度情感知識 (emotional knowledge),學者們用了兩個項目去測試,第一個是情緒識別 (emotion recognition task),即是聽到測試人員的描述後指出情緒圖片,第二個是情緒標記 (emotion labelling task),即是看到情緒圖片後說出該情緒詞彙。
情感知識和社交的關係較為直接,當兒童能準確識別和分析他人的表情和感受,他們較大機會能作出社交合宜的回應。情感知識較強的兒童能夠代入他人的角色,感同身受,培養同理心,學懂安慰別人,作出親社會行為 (prosocial behaviour),有助建立同儕關係。相反,若他們未能掌握溝通中的情緒線索,他們會缺乏有效的社交溝通,影響朋輩關係,並增加社交抽離 (social withdrawls) 的可能性。
學業方面,情感知識可以被視作為「口語能力」和「學業」的關係之間的中介。首先,缺乏情感知識的兒童溝通較弱,可能會打擾課堂秩序,不利師生之間的關係,甚至令師生關係變得疏離,阻礙知識傳遞。情感知識多少也會影響兒童的性格,從而影響老師對該兒童的印象,而老師的期望又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實際學習成績 (Rosenthal, 1995)。最後,缺乏情感知識或會導致兒童的朋輩關係變差,沒有和同學們一起努力學習、進步的動力。
Reference
Izard, C., Fine, S., Schultz, D., Mostow, A., Ackerman, B., & Youngstrom, E. (2001). Emotion knowledge as a predictor of social behavior and academic competence in children at risk. Psychological science, 12(1), 18-23.
Rosenthal, R. (1995). Critiquing Pygmalion: A 25-year perspective.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4, 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