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心理學冷知識 » 將道德教育融入童書共讀中

將道德教育融入童書共讀中

22 July 2021

過往已有大量文獻證實成人與兒童共讀故事書可以有效促進兒童的語言和讀寫能力發展,例如:詞彙量、敘事技巧、音韻意識、英文字母意識等,不但是上述的語言能力,圖書共讀還可以促進社交、情感和道德觀發展。

學者Al Otaiba (2004) 詳細地描述了如何活用圖書共讀,讓我們將社交和情感發展融入於共讀中,與語言和讀寫能力結合起來。

第一步:增加閱讀量,並提供更多個人化的共讀經驗

我們可以用一對一的形式與兒童閱讀,可以讓我們更容易根據兒童的個人能力和需求去定制閱讀內容,也能即時回答兒童的問題,從而提高他們的參與度,例如:兒童會提出更多問題和發表更多意見。同時,在一對一共讀中,兒童會較專心,因而能更容易在共讀中識別我們的臉部表情,並將其與深層次的感受聯繫起來,例如:皺眉可以是生氣、擔心等,有助兒童應對在日常生活中面對到的社交和道德困境,例如,當兒童看到對方皺眉時,便能更容易推測對方的感受,從而做出恰當的回應。

第二步:精明選書

吸引的圖書一般都富幽默感,而且有精明的插圖,它們也會包含有兒童能認同的角色和緊湊的情節。當兒童對一個故事著迷時,他們便更有可能繼續專心聽故事,並想再次聽到這個故事。其次,選擇具有不同性格或來自其他文化背景的角色的圖書,培養對多樣化 (性別、文化、宗教、種族等) 的同理心。然後,選書前想想你想讓兒童學到甚麼——甚麼道德主題與兒童的社交技能目標和日常經驗最相關?例如:如果兒童近日執著與其他兒童爭搶玩具或東西,我們便可考慮「分享」為主題的圖書。最後,選擇符合孩子個人背景知識和詞彙量的書籍,不宜過難或過易,應在兒童的近側發展區間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這是指一個兒童正在發展中的範圍,他們暫時無法獨立完成,但只要給予合適的輔助他們便能做到,因此在圖書中大約3比7的「新vs已懂得」的比例則是較適合。

第三步:運用研究實證的共讀策略

最廣為人知的共讀策略可謂是對話式閱讀,這種形式對社交很有幫助,能讓兒童在閱讀過程中與人互動,讓兒童逐步承擔更多講故事的責任 (而不是被動的聆聽!),以促進兒童的語言、社交和道德發展。今次Al Otaiba (2004)的文獻主要說明了CROWD和PEER,兩個策略能一起用,以下我會簡單說明: C:完成句子(Completion prompts),即是故意說出不完整的句子,鼓勵兒童幫你將話說完。 R:回想故事 (Recall questions),即是問兒童有關故事內容的問題,讓他們回想故事先前的情節。 O:開放式問題 (Open-ended questions),這題型問的內容可以很廣闊,可以是問推測前因後果,也可以是代入故事角色,更可以是討論和道德主題相關的話題,例如:主角這樣做對嗎?為什麼? W:基於事實的Wh-問題,例如:What, When, Where, Who, Why等,這可以讓我們知道兒童理解到故事多少,又或有否有誤解。 D:延伸提問 (Distance questions),即是問一些和圖書與兒童生活經驗有關的問題,好將故事和兒童的生活聯繫在一起,這對社交能力和道德觀尤其重要,有助兒童將所學的在生活中實踐出來。 P:提示 (Prompt),即是活用問句,鼓勵兒童表達更多和圖書相關的內容。 E:評估 (Evaluate),類似是老師的角色,評核兒童說出的答案,若他們回答錯誤,除了給予提示讓他們想到正確答案,也記得要多鼓勵。 E:擴展 (Expand),有時即使兒童說出了正確答案,我們也能根據他們的答案,加入新的詞彙,重新說一次,令答案變得豐富。 R:重複 (Repeat),鼓勵孩子重複我們的說話,但不是每句,這方法是讓我們間中使用,例如,當句子包含他之前不懂的詞彙時。

第四步:重複閱讀

重複閱讀後,兒童還可以玩角色扮演、與朋友分享故事和重新演繹故事,這不但能讓他們學到理解別人的觀點和用語言表達問題和解難等,也能確保他們明白故事背後的道德主題,留下更深刻印象。

第五步:在日常生活鼓勵兒童實踐學習過的道德主題

以「分享」為主題的圖書為例,若我們見到兒童閱讀圖書後未能實踐所學概念,仍會獨霸玩具,不讓其他人玩,與其我們直接介入幫兒童解決問題 (例:「你先玩,然後到他,每人5分鐘,要輪流」),不如提示兒童回想故事內容,幫助兒童以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讚賞分享行為和以適當措辭表達自己想要的東西的行為。

Reference

Al Otaiba, S. (2004). Weaving moral elements and research‐based reading practices in inclusive classrooms using shared book reading techniques.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174(6), 575-589.

相關文章
31 July 2022
How chatty are daddies? 這是一份2021年的研究名稱,實在太有趣!我完全被標題吸引住,今次就來解答一下,到底爸爸有多愛講話?還是不愛講話?
20 November 2020
若你覺得孩子玩玩具都很容易分心、明明有很多玩具但常投訴很悶、客廳/房間因堆滿玩具而變得混亂,你就一定要留意以下內容。
下篇文章
27 July 2021
聆聽費力度 (listening effort) 是指我們在聆聽時因外在環境/內在因素,令我們在理解別人說話時會感到較吃力,因此會刻意將更多的心智資源 (mental resources) 分配到聆聽中,以幫助理解 (Pichora-Fuller et al., 2016)。
上篇文章
16 July 2021
一般而言,兒童會在有意識學習 (intentional learning) 的形式中學到新字,即是成人直接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