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舉行講座/工作坊時,常見出席的十居其九都是媽媽,這個專頁的follower也一樣,女性佔了大部份,但是原來爸爸對孩子的語言發展竟是這麼重要?
Pancsofar博士和Vernon-Feagans博士在美國的低收入地區抽取家庭進行研究,邀請了1292名孩子參與研究。
實驗中,當孩子6個月大時,父母須用一本無字的圖畫書和他們的孩子進行共讀,然後研究人員便會分析父母的說話之質素和數量。孩子到15個月大和36個月大時,孩子的溝通能力會被各自評核。
結果發現,爸爸的教育程度和在共讀活動中所運用的詞彙,與孩子在15和36個月大時的溝通能力有關聯!
而媽媽方面,只有教育程度和孩子將來的語言能力有關聯,媽媽在共讀活動中的表現則和孩子能力沒有明顯關係。
為何爸爸的語言輸入會對孩子未來的語言能力有著這般影響?
Vernon-Feagans博士推斷其中一個可能性是媽媽一般都和孩子有更多的相處時間,因此非常了解孩子的語言能力,也因而會選擇一些孩子聽得懂的詞彙作溝通之用,用字可能會較簡單。相反,爸爸對孩子的語言能力未必有充分了解,因此爸爸會不自覺地使用了更多元化的詞彙和孩子溝通,從而令孩子接觸到更廣泛的詞𢑥。
另一個可能性是一般爸爸和孩子的互動時間較少,因此當有親子時間時,雙方在過程中會更投入積極、更珍惜當中的時間,爸爸會更用心地和孩子說話,孩子則會更專注聆聽,因為對孩子而言,爸爸是較少出現的玩伴,從而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
這個研究結果並不是要告訴各位媽媽不用和孩子多作互動,相反,這是要告訴各位爸爸,不只是媽媽能影響孩子的語言能力,爸爸在孩子的成長和語言發展過程中也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呢!
Reference
Pancsofar, N., Vernon-Feagans, L., & Family Life Project Investigators. (2010). Fathers’ early contributions to children's language development in families from low-income rural communities.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25(4), 450-463.